中国跆拳道网络联盟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846|回复: 15

“礼与利”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跆拳道馆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6 0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礼与利”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跆拳道馆文化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前辈、各位同道,大家好:
    今天,大家相聚在美丽的海岛,我十分高兴有这样的交流机会,能与各位共同研讨有关跆拳道馆经营与管理的一些话题。在此,对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中国跆拳道协会、为本次活动付出许多辛勤劳动的北京中泰怡合企业顾问有限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以礼始,以礼终”背后的商业秘密
   消费者数量、消费者愿望和购买力这三个因素的叠加,创造了体育市场。而假如跆拳道作为体育产品的运动表现、人对人的服务,跆拳道运动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等方面不尽如人意,跆拳道运动的社会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公众的认可,观众与学员就会移情到其它项目上去。
    “以礼始,以礼终”是跆拳道的成功理念。本人在道馆经营过程中对这句话的内涵可谓越用越佩服韩国人对这个“礼”字运用的高、妙、绝。
各种色带对应不同技术动作与拳路的等级制度,符合社会人的心理等级制度,其段位等级文化暗合我国儒家文化的“礼”。“以礼始,以礼终”不仅仅是上课与下课时鞠躬敬礼的表面形式,全球性的跆拳道运动用“礼”这条线贯穿了整个运转机制,成为世界上最有吸引力、参加人数最多的搏击运动。
在《论语》的“八佾”中,孔子听到官员季氏按规定只能在自己家中观赏四人一排的文化舞,却安排了天子举行国家大典用的八佾,表示十分反感。如果把武术动作理解成一种文化符号,低级到高级就体现了“礼”的等级,晚辈对长辈的礼节性尊敬也可以通过低带位向高带位主动敬礼来体现,如何安排学习进度与考试进度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从白带到黑带的晋级程序,给参加考试者创造了自我实现的机会。在道馆里参加训练的每个人面前,都无形地架设了一道跳高架上的横竿,它有自己最适合的起跳高度,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最高高度、发挥自己最高潜力。分步实现短期目标,完成长期目标,在短期目标完成的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精神奖励与形式激励,使遥遥无期象征高手的黑带,变得更加现实。会员的联谊活动能建立归属感,腰带级别能获得业内人士尊重。道馆的激情体验“美好、难得、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瞬间即逝,每一个瞬间都是唯一”,在文明与法治的城市,道馆式武术正在兴起。
    如果以实战对抗来分高低,体重、性别、年龄、训练年限、安全因素都将产生难以解决的难题,最主要的是我们倡导的不应该是暴力哲学。
    儒家学说中“仁”的精神实质是“爱人”,由“修己”而崇德,最后达成尽善尽美的人格,“以人为本”首要强调的“人”重于“物”。这样,道馆式跆拳道的实战追求的目标不是比赛的金牌,而是个人作为起点可表现出来的提高与改变,比如学员之间的对抗中使用了几个已经学过的动作与战术,而不是最后谁击败谁或打倒谁。
    孔子的“爱人”思想,表现出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对“无缝沟通”的永无止境地追求,道馆对学员在实战中的自尊、自信、期望与训练后的感受,都需要有科学细致的评估体系,并落到实处。
    不论年龄大小死拉韧带,练习专业运动员的专业竞赛动作,盲目训练,不属于道馆式武术,应该是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如武术有很多的低腿与暗腿,适合大多数人参加练习。顺便提一下自己的“极拳道”作为跆拳道馆的品牌支持。
(二)从“礼”到“敬”
     把“礼”与中国传统武术的“武德”进行对比,在向西方发达国家推广跆拳道或者武术过程中,礼仪与行为规范能联系起来,也能对家长起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举例,南非家长 冲进本俱乐部道馆训练场地,干扰训练的事件。
   武术中武德的概念太大太模糊,对外国学员很难产生共鸣。它强调自卫防身,抵御暴力侵犯,而严禁无故以暴力侵犯他人,严禁持强凌弱。
    武术文化有着民族伦理型文化特色。如中国式摔跤不象国际式摔跤那样使对手“双肩着地”,也不要如柔道中的关节技以及绞技迫使对手“拍地求饶”,只要对手一倒地(哪怕是手扶地)就是输了一跤,讲究技术与功力,既激烈又文明,大有胸襟洒脱、与人为善的君子风范。“武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一部分。而现代青少年已经对跆拳道的健身与休闲功能在不断趋之若骛,假如对时代精神没有及时把握,以运动员的竞技精神、拼搏精神、军事化训练去要求学员,道馆很快将门可罗雀。
    在道馆经营过程中,要对礼的含义进行发挥,就是要设法让学员保持一种古朴的心情投入训练,相对中国汉字来说,比较有可操作意义的字是“敬”字。
   敬:有敬业、尊敬师长、敬重对手、正心诚意、戒除浮躁等含义,也可引申出“净”的概念,学员应该努力使道馆、道具保持整洁的重要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明代的内家拳法中有“敬、紧、径、劲、切”五字拳诀。一本民间拳谱抄本中写道,“静由敬得,静从动见,得静于敬,其静乃真……真静学技,技自得焉”。属于儒家思想的“敬”字,在此被赋予一种技术训练的意义。清末的陈鑫说:“打拳之道自始自终不外一个敬字。能敬则专心致志……”;“初学者上场时先洗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已,可以学拳”;“打拳时执事敬,自然周中规,折中矩,而视听言动皆在规矩中矣”。“敬”而后有礼节。

(三)大众跆拳道的目标是“自我实现、丰盛人生”。
     大众跆拳道的目标是“自我实现、丰盛人生”。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进行的过程,不只是一种结局状态,而是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程度上实现一个人的潜能的过程。高峰体验(回归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感受)是自我实现的暂短时刻。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能体验到这样的时刻。你能丢弃这些体验,也能设置条件使高峰体验更有可能出现。自我实现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丰盛人生”即提高生活质量,追求人生的幸福,领略无限风光。
       黑格尔把艺术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分为三大部分,即“抽象的艺术品”、“有生命的艺术品”和“精神的艺术品”。这三部分之间有着“历史”的、“文化”的和“地域”的逻辑关系。如把中国的龙、印度的牛、埃及的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等艺术品归结为“抽象的艺术品”;希腊奥运会中的高举火炬的神圣仪式是典型的“有生命的艺术品”形式;“精神的艺术品”是指能解释民族“普遍人性”的东西,如史诗、悲剧与喜剧。(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册208页、212页)
   本人认为跆拳道虽然是作为肉体的运动,但是其灵魂却是精神的,其形态属于“精神的艺术品”。高境界的武术显然需要深刻的精神活动,而不仅仅是身体运动。跆拳道中太极一到八章动作路线符号就乾坤等代表八种自然现象的符号。虽有牵强附会的成分,也有其合理因素。
   竞技跆拳道正逐渐失去其内在的民族文化特色,但是作为奥林匹克精神中“更高、更快、更强”的竞争意识,与现代生活中快节奏、信息革命、大工业化时代的主旋律是符合的,具有积极进取、挑战人生、实现自我的重要意义。所以道馆式跆拳道的训练仍然要以竞技跆拳道为主。在学术界也有恢复传统跆拳道的呼声,但是本人认为任何艺术离不开它的时代环境,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们生活的主旋律仍然是竞争与发展。大众跆拳道运动的普及与经营成功与否要好好地研究社会科学。
    我国体育界认为完整的竞技原理应该是以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物力、心力、外力“三力合一”的竞技。(吉林体育学院2001年国家级获奖论文《现代竞技教育研究与实践》)
    韩国体育界每逢世界大赛都要强化训练结合一些意志培养的工作。例如,为了备战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41届世界射箭锦标赛,韩国射箭协会安排进行了一次为期5天的特别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与蛇接触、清理垃圾堆、在寺庙里静坐、在“鬼”屋里行走等等,这些心理训练说明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已经达到了无所不用极的地步,如果没有认真研究完整的竞技原理,要想在世界最高规格的竞赛中取胜,将越来越难。

(四)从跆拳道对摔法的舍弃,看跆拳道防身术的教学
    空手道、跆拳道早期的对抗比赛中都有摔法,后来都舍弃了摔法。而我们中国散打的长处正是快摔术。从推广的角度分析,练习摔法有几点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是摔倒时容易受伤,需要在很好的软垫上进行;二是陌生人之间接触时会本能地产生距离感,尤其一些年轻女学员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搂抱摔跤。理念的成功决定了空手道、跆拳道的成功。
   美国国家级出版物《从体育馆到陪审团》1989——1996年所报道的全美有关体育伤害的所有案件共281起,事故责任最常见的是绊倒或滑倒;281起案件中,跌倒、绊倒、滑倒位于首位占60起,碰撞26起,踩踏3起。
  所以,跆拳道防身术的教学对擒拿与反擒拿可以发挥,但是对摔法要有所控制。

(五)规则文化决定道馆的兴衰
     跆拳道与空手道等道馆式武术为什么只是在经济发达城市比较兴旺?不是其它城市或者农村里的青少年付不出同等额度的学费,而是城市里的人群生活在市民社会,受过规则、条例、规范的熏陶,对道馆式的武术级位段位制度与程序教学法能十分自然地接受。即使是在城市里的道馆里,总有几个人不愿意参加晋级考试,游离在道馆文化之外,他认为他只要学习真功夫,不需要代表荣誉的腰带,殊不知道馆的整个教学进度,都是按照低级到高级的程序教学法来编排的,这部分人的内心深处,仍然是“讲规则与按程序”的都市文化的边缘人。因为他在训练中迷失了自己到底该到哪个小组去?这里跑跑那里练练,什么带位的动作都会一点,却离开精通两个字还相差很远。
    中国的武打影视与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打斗”描写,绝对不是为打斗而打斗,以嗜血为快乐以杀人为目的,而是为了“求仁”,救世度人。其打斗场面的描写富有人生哲学的意味,我国的武打影视与武侠小说中的搏斗艺术,是世界上其它国家任何功夫片与武侠小说所不能比拟的。各种“醉拳”、象形拳、奇门兵器与武林传说,成了取之不竭的艺术造型宝库。
     现代武打影视与武侠小说中主人公的武功愈高,即愈具有个人独立的个性。马克思指出,这种自由个性在传统社会即不能存在,也不能出现。只有在近代的工商业市场资本主义的社会里,才存在这种自由个性出现的条件。而古典武侠小说中,侠常处于一种屈膝于皇朝正统,实际上是皇帝、清官家奴和鹰犬的依附性地位。“在这个自由竞争的社会里,单个的人摆脱了自然联系等因素的约束,而在过去的历史时代,自然联系等因素使他成为一定的狭隘人群的附属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48页。)
     到道馆训练,其实是参加了一次黑带文化的旅行。“生活中只在家里是不够的,如果一个人一生中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他就无从体验恐惧的意义,他就无从获得发展自我所必须的人生经验,他甚至无法获得体验什么叫做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他就决不会理解家园对于人究竟有什么意义——实际上这种意义在武打影视与武侠小说中,往往通过主人公游侠来表现出来。因为几乎所有武侠故事的基本情节,往往是依托于一连串的旅行。旅行正是最广意义上的人生象征。在旅行中,人离开了家园,孤独无靠,举目无亲,漂泊不定。这种生活既提供了机会,也酝酿着危险,从而为游侠门大显身手准备了舞台。”  当游侠“我回来了——”这句话脱口而出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凯旋荣耀,渗透着胜利者的悲剧意思,象征着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都不得不全力寻求那种归属感和终极价值。(《文艺争鸣》1988第2期  何新)
     在许多全球500强的企业里都在实行“6西格玛管理模式”,管理才能出色者被授予黑带的称号。黑带们追求质量完美与自身的卓越,以保持可持续发展。
      现代对抗性的道馆式武术得到大家喜欢的原因,在于追求自由个性、中等强度、运动量适中,能战胜力量对抗时的恐惧感等等,这些都与时代的主旋律——竞争与发展紧密相关。
     如果以学习传统武术套路为主,练习程式化太强的规定动作,很难得到现代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白领的喜爱,而解除精神压力、调和机体平衡的最佳武术则是太极拳。
    节奏动感、 激情互动、体验刺激、交友聚会、宣泄压力的道馆式跆拳道,只是外在形式的变化。艺术首先就是通过形式来展现的,艺术体现了时代的精神,诚如国画大师董其昌说的“笔墨千古不变,形式当随时代!”


             上海黑带跆拳道俱乐部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双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6 0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你把王双中写的东西弄上来干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6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就一个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6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喜欢这种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7 0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为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7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御用枪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8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文章有点片面,时代发展固然势不可挡,跆拳道经济化商业化也是不可逆转,但是跆拳道的魅力并不是只局限于道馆式的商业运作和奥运会比赛的推广,而是在于他的文化内含。其实生活在中国,我们不会缺少像跆拳道这样的武术(道),我们所缺少的是一门可以表现出深厚文化底蕴的武道。中国武术的文化底蕴却对比跆拳道的深厚,但是经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其文化底蕴已经很难被人发现,这个直接后果就是出了一个所谓的散打,一种看似流氓打架的毫无文化底蕴可言的东西。
好的东西对人来说是一种享受,而给人到来享受的绝不是毫无意义的空虚的形式上的晋段,而是跆拳道文化给人带来的,久违的、似曾相识的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9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上海砂沙美 at 2004-4-28 23:28:
我觉得文章有点片面,时代发展固然势不可挡,跆拳道经济化商业化也是不可逆转,但是跆拳道的魅力并不是只局限于道馆式的商业运作和奥运会比赛的推广,而是在于他的文化内含。其实生活在中国,我们不会缺少像跆拳道 ...

您认为散手像流氓打架一样没有文化底蕴吗?这么说是不是也有些片面呢?不敢苟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0 0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MJ at 2004-4-30 01:25 AM:
您认为散手像流氓打架一样没有文化底蕴吗?这么说是不是也有些片面呢?不敢苟同。

是否有底蕴关键看这个武道它追求的东西。太极拳追求的是养神,强身健体,并且融入古代儒学思想。散打追求的仅仅是击倒对手,夺得奖金,就像那些自称专业的竞技跆拳道一样,追求的是地位,追求的是奖金,而不是个人修为。所以散打和专业竞技跆拳道一样,我觉得毫无底蕴,不是一种可以让人得益一生的武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0 0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和~
砂砂美以前那个头像挺好的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跆拳道网络联盟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