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网,有些人甚至沉迷于其中。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变成了“网虫”,他们整天除了吃饭、睡觉,就端坐在计算机前上网,学校不上,朋友不交,工作不找,与家里人也没有任何交流。父母对他们说什么都没有用,给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挽救“网虫”,防止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界的共识。而要把“网虫”从网络中解脱出来,首先要了解网络对现代人造成的心理冲击。有些可以算纯粹的网虫,有些则可以说只是网隐而已,不要过分认为这是什么病态。
(一)孤独感增加 由于网络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人的孤独感逐渐强烈,于是,“网虫”更渴望网中人的关注,如果有人送来讯息,或发来信件,“网虫”都会十分惊喜和感激,这种孤独感驱使“网虫”每天检查好几次信箱。如果没有信件,那种失落的打击无异于小孩子哭着嚷着却没人理会。很多本身生活中孤独的人则更喜欢上网,因为网上有他们的朋友。朋友有好坏,不要刻意要求对方。
(二)自我迷失感加剧 在网络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到处充满了信息,“网虫”们常常感到手足无措,一不小心闯入游戏,便会“流连忘返”。不仅如此,在网络世界里,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的角色,更难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所以,在网络里,他们的表现可以和现实生活中截然不同:一个现实生活中内向、不善言辞的人也许在网络上非常幽默风趣;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在网上也许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侠客;有些互相认识的人平时见面并不怎么打招呼,而到了网上很可能大开玩笑。网络充分展现了人们性格中的另一面。但如果在网上生活过久,会逐渐迷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角色。当然,通过两个世界的对比,可以更加了解自己,比如有些人在虚拟和真实世界中,都可以算一个侠客。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表现的是自己心里的一面,当然也有上面所说的自己不表现出来的另一面,互补规则。
(三)自我约束力降低 由于网络中的彼此不见面,平常不敢说的话可以说了,不能做的事也可在网上实现。因此,网络充分地暴露和宣泄压抑在人们心理深层的需要和欲望。但这种无谓的宣泄带来的后果却是自我约束力的下降,沉迷于其中,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就无法继续。BBS中这种现象最常见,人们在这种形式中造成的伤害和误会几乎不容易避免和彻底忘记。
要把“网虫”从网上拽回来,首先要让“网虫”们清醒地认识到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不同,网络不能代表生活中的一切。网络上虽然可以“随心所欲”,但它没有遵循现实世界人与人交往的规则,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实现。其次,要认识到人不能逃避现实,网络上存在问题,可以随时关机,一走了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逃避存在的问题,会使自己的生活无法正常地进行下去。再次,网络会使人失去许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失去人的社会价值(人不光为自己,也为别人而活着)。总之,只有合理使用网络才是网虫们的正确选择。由于国内,网络普及晚,而且还没有完全普及。把上网称为网虫很不雅观合适。大多数人中,在网吧上网的依赖性显得更强烈,如同见异性朋友一般,一天不见,距离产生,网隐也产生了。而自己在家上网者则更能提前过度这个网隐的阶段,但不绝对。
|